️ 一、从“黑马”到崩盘:哪吒破产的导火索与三重漩涡
1.财务黑洞与债务雪崩
票据违约1.99亿元 :截至2025年5月底,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票据逾期额高达1.99亿元,流动负债达122亿元,而现金储备仅剩4亿元,流动性完全枯竭110。
三年巨亏183亿元 :2021-2023年累计亏损超183亿元,单车亏损超4万元,陷入“卖一辆亏一辆”的死循环。
供应链断裂 :拖欠宁德时代2.3亿元货款导致电池断供,生产线停摆,配件供应中断,售后体系瘫痪。
2.战略失误与管理崩坏
B端依赖反噬 :早期靠网约车、租赁市场冲量(如哪吒V/U系列),忽视C端用户需求,产品力薄弱;2023年后主力车型因智能化滞后、车机故障频发遭消费者抛弃。
高管集体出逃 :原CEO张勇被曝“持英国签证失联”,研发团队解散率达82%,创始人方运舟遭员工围堵讨薪(有人被拖欠50万元)。
海外战略成泡影 :高调宣称进军泰国、巴西市场,但国内工厂停摆后,海外业务沦为“空中楼阁”。
3.信任崩塌的连锁反应
员工维权潮 :2025年6月总部宣布全员居家办公,门禁失效,员工需报备才能取个人物品。
经销商集体反水 :全国300余家经销商中,20余家赴工厂维权,控诉“打款未发车”“拖欠返利”,部分门店关闭。
20万车主陷入困境 :车主投诉增程器损坏后无配件更换,车机断网、OTA停更,售后服务形同虚设。
二、破产前的五大征兆:为何市场早有预警?
1.销量断崖式下跌
2022年以15.2万辆登顶新势力销冠,但2024年销量暴跌至6.45万辆(同比下滑49.37%),2025年前两月国内交付量不足500辆。
2.研发投入腰斩与技术空心化
研发费用占比从2022年的15%骤降至2024年的3.2%,核心专利申报连续8个月为零,车机卡顿、续航虚标等问题频发。
3.资本输血中断
E轮30亿元融资迟迟未到位,港股上市计划搁浅;债转股方案仅覆盖30%头部供应商,中小供应商集体维权。
4.品牌形象坍塌
上海总部LOGO被拆、高管鞠躬道歉视频流出、CEO“跑路”传闻,加剧公众信任危机。
5.司法风险集中爆发
2025年新增被执行人信息103条,被执行总金额超1.58亿元;供应商诉讼案件达469起,涉案金额2.28亿元。
️ 三、20万车主的现实困境:售后、保险与残值三重打击
1.售后体系崩溃
配件断供 :增程器、电池包等核心部件停产,车主被迫“带病用车”,如哪吒S车主增程器损坏后只能当纯电车开,续航缩水至200公里。
服务网络瘫痪 :4S店大面积关闭,部分车主需跨省维修;车机系统断网、OTA停更,智能功能沦为摆设。
2.保险困境与行车风险
商业险遭拒保 :多家保险公司以“无原厂配件”为由拒保车损险,车主被迫“裸奔”上路;续保保费涨幅超50%。
安全隐忧 :远程控车、紧急救援等功能停摆,车主刘先生称“开车战战兢兢,怕系统突然失灵”。
3.二手车残值归零
威马车主蔡先生17万元购入的车辆,残值暴跌至6万元;哪吒汽车被多家二手车商列入“拒收名单”。
案例 :天津车主高先生的威马汽车(2023年破产)电池衰减后无原厂件更换,冬季续航腰斩:“出门不敢开空调,维修找遍全城。”
四、破产重整迷局:车主权益能否绝处逢生?
尽管哪吒发布重整声明称“保障售后、恢复生产”,但现实阻力重重:
️ 五、消费者启示:新能源购车如何避坑?
1.警惕财务高危品牌
关注企业财报核心指标: 现金储备/短期债务比>1.5 为安全线(哪吒仅0.03);若曝出欠薪、拖欠货款等新闻,立即拉响警报。
2.优先选择技术自研企业
查研发投入占比: 低于8% 预示技术空心化(如哪吒3.2%);核心三电(电池、电机、电控)需为自研或头部供应商(如宁德时代、弗迪电池)。
3.规避“低价高配陷阱”
售价显著低于行业成本线的车型(如哪吒AYA仅6.58万)需警惕;优先选择规模化车企(如比亚迪、吉利),其单车成本优势可达30%。
4.考察售后网络与保险支持
购车前查询品牌在居住地的 授权售后网点密度 ;要求销售书面确认三电质保条款,避免“终身质保”文字游戏。
5.政策性保障机制待完善
人民日报呼吁 :建立“车企破产车主权益保障基金”,强制企业按销量预提售后保证金。
法律建议 :购车时要求经销商提供第三方售后担保,或选择绑定保险公司的服务套餐。
结语:哪吒的倒下,为行业敲响三重警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