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农历新年以来,汽车市场激烈动荡,在掀桌价格战、高合停产、苹果告别造车的巨大舆论中,小米汽车腹背受敌,还未上桌,厚重的压迫感已经扑面而来。
当然,外界最关注的还是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的售价。在市场如此内卷的形势下,小米汽车如何定价打出手中的牌,并在一众新品牌中突出重围,让全行业都操碎了心。
难成闺蜜,只能“敌蜜”?
事实上,从小米发布新车的那一刻起,有关同行之间的暗讽就未曾断过。
去年12月28日,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,创始人雷军一顿操作,被质疑碰瓷保时捷和特斯拉,甚至近三个小时的演讲完,都未公布汽车具体价格。
由此,外界难免对小米心生“PPT”的嫌疑。随机不久,配文“技术应该在车上,而不是在PPT上”疑似暗讽小米汽车。
如果说只是为了营销,小米主动释放烟雾弹也罢。可这场“围剿”小米汽车的戏码并未演完,还在接连上演。
不久前,在极氪001上市结束后,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林金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多次谈及小米汽车。
提及网传围剿小米汽车一事,林金文回应称:“最近互联网都在讲吉利与小米的事情,因为它把我们的人给挖走了,我们就去围剿它,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。”
2021年,小米宣布正式开始造车。那时的雷军四处“取经”,其中就包括行业巨头吉利。当然,吉利也很热情大方向雷军展开怀抱,不仅热情接待,更是拉来了吉利研究院团队跟雷军进行了深度的交流。
有传言称,雷军背刺吉利,挖走了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以及若干骨干,两大巨头的恩怨就此在业内传开。无论传言是否真实,胡峥楠的加入成全了小米汽车的赶工进度。
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前,在北上广深各大地标建筑致敬一系列车企,其中没有吉利,吉利高管轮番在社交媒体“开大”,火药味十足。
“我们走我们自己的节奏,我们从来不看竞争对手是什么样的情况。”林金文直言,小米是一家优秀的公司,对这样的对手,我们是尊重并且敬畏的。
话锋一转,林金文谈及“技术之争”表示,小米的技术实力在科技企业也不是第一,比它更强的那一家(被认为是华为),在市场上和我们是同台竞技。同时,在20万以上的纯电市场,特斯拉才是学习的对象。
换言之,在林金文眼中,小米的实力还不足以对吉利电动汽车品牌构成威胁。
当然,车企之间爆发口水战也是常事,比亚迪和长城、蔚来和理想、小鹏和华为等,都或多或少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摩擦。
车企价格战,小米汽车“价”难当
如果说,小米与其他车企之间的摩擦仅停留在口水战上。那么,现实中的价格战,则是车企真刀真枪。
新年伊始,比亚迪率先打响龙年价格战第一枪,比亚迪秦PLUS直降2万降到7.98万,让比亚迪DM-i车型首次进入7万区间。其后,比亚迪汉、唐荣耀版正式上市,延续了比亚迪“电比油低”的战略,大幅降低起售价格。
在经历了比亚迪价格屠夫以后,特斯拉、蔚来、零跑、阿维塔等车企紧随其后,也让价格战进入到了白热化。
车企不断发布新车,又降价增配,让小米汽车的“价格”变得愈发扑朔迷离。尽管“不定价”多少有些营销成分,可吊足外界胃口,但如果一再推迟,只怕会砸了自己的脚。
在手机市场,小米一直能够以价格竞争占据高地。然而,造车阶段,小米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。
行业分析,小米汽车很大概率无法通过更强的成本控制与竞争对手抗衡。小米手机依靠背后成熟的供应链,而小米汽车则道路相反,需要不断“买买买”补齐整个上下供应链,成本自然高过很多车企。
雷军曾坦言,小米汽车价格不再“亲民”。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2024巴塞罗那的全球移动盛会MWC上也表示,小米汽车耗资100亿美元(约合721亿元人民币)开发,并覆盖入门级到豪华级等一系列价位点。
对于小米汽车而言,首战即决战。价格高,未经市场检验的小米汽车,会在激烈价格战中处于被动;价格过低,高昂的生产成本无法补贴失去的利润空间。
好在卢伟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,首款量产车SU7最快将于第二季度开始国内交付。到那时,谜底或将揭开,外界也终将等来想要的答案。